引用:milesama发表于:2012-07-2817:24:53很高兴你竟然能够这么为别人着想的其实我已经这样做过了一次当然..独具风情 “佛山有什么特色吗?”久未谋面的朋友扔来一句话。我愣一下说:“婚礼红包”。 金秋十月,属于多婚的季节,很多情侣都赶在这个季节“拉埋天窗”,大摆筵席派发“红色请柬”。如果有人请你喝喜酒你知道应该封多少钱红包吗?主人家应该怎样回礼才不至于失礼呢?众所周知,在广东,佛山人摆喜酒一般是不收红包的,即使收了红包,也只会收十元八元,或者折角、撕边后全额退回给客人。 一处乡村一处例,佛山这块古老的大地上,这种独具风情的婚礼“红包”,究竟经历了何种变迁?有些什么文化背景?又纠结了怎样的百姓趣事?3 佛山文化的良好载体 一种风俗形成,都有它的历史源头。听老一辈说,改革开放前三十年,这种风气已存在,但那时生活捉襟见肘,送礼回礼等俗例,往往令人尴尬。老街坊伍婆婆曾说过,有一年收到一张喜柬阖府统请,她又喜又愁,喜的是全家终于有机会好好吃一顿,愁的是送什么贺礼呢?眼看婚期将近,筹措无着的她只好托人带话,说全家有事回乡下……这件看似无情无面子的事,让她耿耿于怀几十年。 老佛山、作协主席郑启谦说,他1969年结婚时,正是“破四旧,立四新”时期,当时不要说结婚仪式了,更没有结婚送礼送红包这个观念,到1976年后才开始出现办婚礼和送红包的现象,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生活水平不高,腰包不鼓,送实实在在的物品是当时的主流。每件物品大概3至5元钱左右,有时还是好几个人凑份子买的,每个人花1元钱左右就可以了,“份子”的说法也是从那个时候而来。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包的红包的金额渐渐多起来,十元、二十元出手,也不会觉得小气,而现在,标准上涨了10多倍,已经没有低于百元大钞的了。刚开始送100元回20元,到后来80元,到现在象征性地收一点点,或只是在红包上剪个角,说声“谢谢”就行了。 佛山民俗专家余婉韶告诉记者:“佛山人摆酒席不收红包的习俗其实是改革开放后才兴起。不过,因为大家生活好了,也不在乎那一些礼金,刚开始登记收礼金额、找零钱回礼,后来觉得找零钱给送礼人非常麻烦,于是在红包上做记号表示收下了这份心意。” 佛山民俗专家陈勇新认为,现在人们的财富和幸福指数相继高攀,对待这种民间俗例,便彰显了人性,尽管一出手可能千儿八百,可最后,主人家也象征性只收十块八块,所以,即便天天赴喜宴,佛山人也无“高价饭票”之虞。 有人以为,这种回礼方式,是因为主人家大富大贵,其实,这都是流行在普通百姓中的做派,全收或只回小头,都被认为失礼,让人鄙视。因为如果全收红包,家里的长辈就会说:“自己的婚礼就要自己有能力操办,难到让别人凑钱给你办婚礼吗。”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马春霞认为,参加婚宴送喜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正常的人际交往,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往环节。通过送喜钱这种形式,可以让亲朋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佛山名作家任流说,这不仅仅是红包风俗,也是一种文化,一种现代文明的良好载体。他认为,佛山这种做法真该向全国人民好好推广,拯救那些深受红包之苦的民众!此前,某主流报纸还专门就婚嫁红包进行讨论,希望找到一个既有人情味又减轻负担的办法。看来,佛山人可以领取这个最佳创意奖了,这种一来一回收受礼金的方式,既入世又脱俗,照顾了客人面子,又不占别人便宜,“恭喜恭喜”,“多谢多谢”,一送一回中,主客人礼数周到,彼此心领神会,有关怀,有感谢,有谦逊,有客气。总之,中国人根深蒂固的礼仪文化,就这样被佛山人演绎为温馨的民间习俗,维系着人情、人性、人文。(责任编辑:陈婉萍)
2013.06.10